容我,再偷懶一下。ㄎ~先不還那些筆債...(天音:你不要因為不用付利息就一拖再拖="=)

今天隨意寫了一個亂七八糟的小故事。The Hours,我想起我過去也曾寫過時時刻刻的心得。(<~~小時候的作業) 一起放上來。

《The Hours》

她從浴室裡一出來,一邊用毛巾擦拭著還濕著的頭髮,一邊在木頭地板上印出一個個帶著霧氣濕濕的腳印。

「老公呢?」

她走向書房,沒見該坐在電腦前的身影,又轉向房間,床上也是空著,就一本攝影的書放在床頭櫃。老公最近迷上了攝影,曾央求她也乖乖看一些攝影的書,但她就是不聽話,就是很懶得再在她堆積如山的書單上多寫上幾本。

「老公?」她朝著空蕩蕩的62坪房子又多喊了幾聲,什麼回音也都沒有。她自顧自地覺得老公應該是下去抽菸了,於是回到了房間開始吹整她的頭髮。一會兒頭髮乾了,她百般無聊地躺在床上什麼也不想做,就這麼睡著了......。

醒來的時候已經四點半了,天像是要黑不黑的,她慣性地走向廚房開始準備晚餐。炒了一盤牛腱肉、一盤空青菜、一盤番茄炒蛋後她再隨意煮了魚丸、貢丸湯;在魚丸、貢丸湯端上桌前,她叫著:「老公,吃飯了唷!」回應她的,又是一片靜默。她有點火了,走向書房,沒看到人,又走向房間,還是沒看到人,總不可能會在畫室吧,她想。一推開門,畫室仍是空蕩蕩的。她默默走向電話,拿起電話撥了再熟悉不過的電話號碼......「您的電話將轉到語音信箱,如...」她掛了電話。

吃完晚餐洗完碗後,她開了電視正在播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畫面是一個82歲的老先生,正在高興成為年紀最大的獲獎者──他打從娘胎就在撰想的得獎感言。十一點零五分,突然消失的老公沒有報備去哪了也沒打電話回家。她一肚子的鳥氣真的是無處可宣洩,鬱悶地又拿起電話,還是轉語音信箱。

老公不見兩天了,她開始很著急擔心是不是出事了,於是她打電話報了警;報警後她仍是不安心,就撐著雨傘走到附近的警局去詢問。她突然覺得這些場景都似曾相似一般,彷彿她作夢曾經這樣走過,腦中突然響起每次她晾衣服都會哼的小曲。
「您好,我要報案,我老公不見了......我擔心他會出事,是否可以幫助我或是告訴我應該能有什麼協助......。」
「林小姐,妳根本沒有老公。拜託妳...」員警像是認識她一般露出一副受不了的表情說。
「我怎麼可能會沒有老公呢?」她急忙掏出錢包拿出裡面的身分證。

配偶欄,空白。

「林小姐,就算妳有老公好了。妳老公叫什麼名字?」

「我老公?」頭好痛,她突然覺得整個世界旋轉了起來......砰的一聲她昏倒在地。
員警嘆了口氣,拿起電話撥了個號碼:「林伯,這了是XX分局,你知道的,一年總要上演個幾次,來接一下你女兒吧!」


-----------------------------------<@
時時刻刻 The Hours

我想,儘管是不同時代的人,似乎都逃不了相同的煩惱;譬如說本我、自我與超我之間如何平衡?


時時刻刻這部片子,以三個年代的女性做為主軸刻畫,細膩而且富有情感,不過剛開始看的時候會有一種深陷迷霧沼澤的感覺,彷彿感受到了ㄧ些思緒(而且是那種很沉重的),又感受不到,直到靜下心去細細品味,才會發覺裡面時時刻刻揭示生命的真諦;維吉尼亞‧吳爾芙寫了ㄧ本書《戴洛維夫人》,這本書是整個故事的引線──女人的一天是她一輩子的縮影。


戴洛維夫人忙著準備一場溫馨、完美的宴會,如同書中的戴維諾夫人一般。她為她的舊情人(詩人)準備一場宴會,辛苦籌劃了ㄧ整天,而這一整天,便是她的一生。一個為了別人而活的女人,把所有的幸福都寄託在過去曾經的浪漫上,認為幸福就是當你覺得你將獲得幸福的那份喜悅,這樣不是很可憐嗎?因為別人給的幸福是不可靠的,所以她才會一直活在過去情人的幻影中,藉由宴會填補心靈上的空虛。理查說:『我的一生似乎只是為了滿足你……;你是為了我而活的嗎?』這樣諷刺的話語卻明白地道出戴維諾夫人的生活,她的世界雖然有女友和女兒,但事實上卻是繞著理查轉。她是一個被封在故事裡的戴洛維夫人。一定要有人死!吳爾芙的丈夫問吳爾芙說:『為什麼有人得死?那又是誰要死?』嗯…那個先知詩人會死,因為他死才能讓其他人更懂得珍惜生命!理查在宴會前自殺了,在戴洛維夫人面前。也是在那時候,和布朗夫人談過的戴洛維夫人,從戴洛維夫人裡走了出來……,了解了生命與人生。


理查說:「媽媽,我愛您;我還以為你要去很久很久……。」
「嗯……媽媽也以為我可能要去很久;可是我後來並沒有去那麼久,不是嗎?我也愛你,甜心。」


布朗夫人喜歡讀戴維諾夫人這本書,她總是從中得到很多的震撼,她覺得那就像她的生活,一隻被困住的籠中鳥,無法掙脫。她的內心一直無法寧靜,就算有一個大家都奢求的美滿小家庭,她仍無法感受到幸福,她很掙扎、痛苦。雖然無法明確知道她無法符合期待的原因,但從她自然吻了鄰居的動作可以摸索出,或許她有些想法是被壓抑的、無法表現出來的,甚至可以說是當時社會不認同與歧視的。比起達洛威夫人能自由地選擇生活,她更是抑鬱的…….逃避生命,是永遠無法從中得到平靜的。當你覺得你不屬於這個世界時,你就會想要結束生命,所以她選擇了自殺;死前,她做了個夢,夢見她被羊水淹死;羊水是生命的起源,代表著新生,然後被淹死?這除了導致布朗夫人的選擇外,也有令我們值得思考的地方,所謂的生與死的兩面。當我要在生命裡面對一定要選擇生與死時,只是我選擇的是生罷了。布朗夫人生完女兒便拋家棄子的離開了,這到底是面對了還是逃避了?人生有很多的窗口,每一扇窗都是一面鏡子,如果能同時做選擇,就會出現不同的反射。布朗夫人選擇了生,是有勇氣面對了自己,看在他人的眼中或許是逃避;不過,問起後悔,當你沒有選擇的時候,後悔怎麼會有意義?


當我要在生命裡面對一定要選擇生與死時,我寧願選擇死。維吉尼亞‧吳爾芙以死作為結束,她無法跳脫她絕望且迷惘的靈魂,她的一天沉溺於創作戴維諾夫人的情節中,體驗著生命的每一個環節,她就是另一扉窗,對應著布朗夫人,她選擇死亡來面對她了人生。他和布朗夫人一樣吻了同性,她吻了她姐姐,她的神經纖細、敏感,無時無刻都把自己沉浸在戴洛維夫人的世界中,在那個世界與真實的世界裡找不到平衡。如果你看透了生命,並了解了人生,那樣你才能真正地熱愛生命,並能捨得放下。


這部片是很有深度的片子,除了探討生命、人生、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間的不平衡外,也提及心靈上的自由,刻劃出細膩的情感糾葛與複雜的感情錯綜,我非常喜歡劇中作家的靈魂,非常的美麗,也有一種親近感。我想所有時時刻刻所探討的事項都可以趨於一個指標──幸福。我們活著都是為了活著;人家對於自己的期待,或是自己對於人家的期待;社會對於自己的期待,或是自己對於社會的期待。我們總是在總總期待中掙扎,時時刻刻地掙扎,要怎麼祈求心靈上一片自由地淨土,要怎麼尋找屬於自己能存在的地方與幸福,這是我們僅管花一生都無法知道的事情。當我們無法明確知道我們需要什麼的時候,多半會感到困惑,可是如果我們真的知道在一個一定得選擇的道路上,我無法確定我會選擇生還是死!想要給他人幸福,或是想從他人那得到幸福,都是不可靠的;幸福不是依賴他人或是藉由委託他人之手而就能得到了。幸福一定要自己培養才行!並不需要了解或是去解釋什麼是幸福的時刻,在每一刻都能慶幸自己地活著,那才是屬於自己的幸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浟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