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李昂這本書,是我想也沒有想過的事;基本上我喜歡新的事物,不喜歡(尤其是 閱讀)重複。ˇˇ死個性的關係,除非真的很興趣,不然通常都懶得碰第二次。這次真的只是為了交作業,由於不能介紹今天吃的餐廳佛羅倫斯(因為圖片放不上來 Orz,當作三月的功課了),所以就翻翻了以前寫的東西,看看有沒有想法。0.0發現 我以前還蠻認真寫作業滴~哈哈
回歸正題,重讀殺夫,不知道是我可能有一點點地成長了嗎?有了不同的感觸。這 倒令我蠻意外的。故事背景市在鹿港這個小鎮,才剛去過鹿港的我...記得那是個很 美,又帶著濃濃像是相片黃的那種台灣味兒。但書中的色調卻像是髒髒的血漬,那 種暗紅色還帶了股腥味。印象中曾經為了殺夫是女性主義還是非女性主義作了辯論 ,但其實不管是不是宣稱女性主義的代表作,現在看來,的確是個時代下的好故事 。這麼說的意思是,我在看第一次的時候,並不是很喜歡李昂的語言,也並不覺得 這樣的故事有任何代表性,覺得這本書非常地...普通。ㄎ
重讀殺夫後,對於某些細節的描述改觀了,這可能也是因為我已嫁作馮婦,身為已 出社會的人妻與未出社會的小朋友想法上的差別。過去對於作者的伏筆感覺有些許 的不悅,現在對於那些故事裡暗示的描述與故事背景細節覺得是有它描述性的價值 在。ˇˇ這要說我長大了一點點了嗎?ㄎ~但基本上看完的心得還是跟以前差不多, 可見我的成長性也不多Orz
殺夫這本書是在描述鹿城這個地區的故事,以代表台灣早期女性受到壓迫與顯露人性較黑暗的一面。前面的輯一敘述著幾個相關的女人的故事,這樣的故事路程,更可讓我們進入鹿城這個封閉的世界,與更了解這個城市裡的一景一物、人之間的依存關係。第二輯就談到了殺夫這個主軸。不過原本因第一輯提到幾個女子間的關係與辛路,以為可能會牽扯出錯縱複雜的糾葛,很可惜殺夫只是一個獨立的故事。
殺夫是以寫實的方式去諷刺在父權社會體制下,女性地位受到剝削;無法經濟獨立的女人,依附在男人底下,看男人的臉色吃飯、工作,生活重心也是以男人主。女人們彼此在集體意識裡面互相監督(美稱為監督)、抑制,使用流言或是閒話的手段,去對打壓彼此;這是一個非常可悲的現象,為了迎合男人或是一種無聊甚至只是自我彰顯、自以為是的正義感,而讓每個鹿城的女人都陷入了一種像是被催眠的思想,並僵固在那裡無法動彈。當集體意識逼迫著女人在面對他們所面對的人際關係上,出現了許多看似可笑,卻值得省思的灰暗面。這種集體意識的留言是恐怖的,他會使人失去原有的信念與想法並迫使人們往他人所編織的流言走去。以社會化的角度下,當每個人都認為是對的,那件事情可能就回成為對的,於是女人開始壓迫自己與彼此,想在沒有地位、不被認同的社會下,以某些看似殘酷與不道德的手段去獲得一種認同,當這種認同感在女人彼此間擴大,那就像一大群池塘的鯉魚搶食一樣噁心。但這種弱者欺負弱者、女人為難女人的情況的主因,或許是因為女人自己連想法與自我都依附著那時代的男人。
在父權體制下,男人之所以有權不單單是社會上賦予他們的地位,更是他們都有經濟獨立的能力,而女人在傳統社會中,無法在社會上立足,工作反而視為一種讓丈夫丟臉的事情時,女人的生活就全仰賴丈夫。當面對這樣基本衣食都缺乏的恐懼中,女人如何不去懼畏男人,男人高興時就賞你飯吃,不高興就不給你飯吃,不要說其他滿足女人的事物,這種基本的生存都構成問題的狀態,女人或許真的只有認命與聽話的份。李昂在故事中採用經濟能力與性來突顯,女人在鹿城這個地方與時代,是多麼卑微。性這件事情,我們以現在眼光會婉轉地名為性愛,我們有些人會認為性愛是種享受,已不再是過去只為了傳宗接代,而是更接近彼此的一種方式;李昂以迫害(那種半強暴)的性行為方式,去突顯女生連自己的身體都無法自主的悲悽,基進女性主義也提到性是男性彰顯父權的一種方式。所以當故事中的女主角心裡、生理都飽受折磨下,已經神經錯亂妄想把男人貶化成一隻豬來殺,那種長期累積的心理、生理壓力與無法磨滅的傷害,促使一個不敢殺生的女人去殺了自己的丈夫,這樣的悲劇,未嘗不是鹿城與那個時代下的縮影,一種社會觀念所導致的結果。
在社會集體意志下,李昂特意用了判決的結果,去強調那個時代女性在於平等的法律面前仍不具有人權。我想我得珍惜前人們努力的痕跡,那些刻劃著時代歷史的洪流下,那些不平凡與平凡的小人物們所建構出來的新世界──一個我們女人也可以為自己活得更好的新世界。
關於這種與集體意識對抗的女性,我想起了Malena,就順便把以前的心得給放上來了。
ps.其他附屬事項;-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