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Eve and Lichi,

 

因為擁有東西會一直失去,當我們擁有地越少時,對於僅剩的,就會越發執著、越不肯放手。是的,媽媽一開始是這樣的……

「我得承認,我很害怕,看著那些原本屬於我的一一失去,那些一一失去屬於我的健康、聽力、牙齒、神經纖維等等,我無力去挽回,只能盡力祈求保有。」

對於生命的不確定性,媽媽覺得非常惶恐,一直以來媽媽對於曾經生病這件事表現的很鎮定、淡然,但是後遺症慢慢瓦解積極正面,逼得你得正視自己的黑暗,那個黑暗不單是對於生命,而是對於人生一種反噬。那些你曾經覺得重要的人、事、物,在生命前都重新面對檢視,你開始知道得去斷、捨、離掉那些,你不再需要的,也不再需要你的。就像克萊兒.麥克福爾說的:「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媽媽覺得反之亦然:「如果我真的不存在,也是因為你不需要我。」

既然不復存在,就別再彼此強求。但這個過程,是痛且劇烈的,尤其是媽媽這種特別死心眼的孩子。那些保存了快30年的書信、禮物,都代表過去曾經美好的記憶,不管要切割、丟掉什麼,都像刮肉那般地疼。整個過程,媽媽的眼淚就這麼樣停停、流流了要一年,才終於清空了。

「你不像是鬆了一口氣,而是用一種悲傷環顧你還剩下的,細細地清點,然後想珍視地收藏一輩子。」

這樣的想法是具有毀滅性的。因為你以為自己只剩下那些,而極力守護時,當剩下的這些面臨失去,你自己彷彿也就剝離了一大塊拚不回來;其實你從未失去自己過什麼,那些你以為是屬於你的,能夠失去,代表也已經不是再屬於你的。但因為你的「覺得」,導致自己的支離破碎,沒有自尊地想要去挽回或乞求,而這更折斷了你自己的翅膀。你差點會相信自己不能再飛了。

事實就是,那些教導你怎麼失去的人事物,讓你更專注你還擁有的,但只專注你還擁有的,是不行的。你除了關注「你還擁有的」也必須關注「失去後你得到的」;尤其是在失去後你得到的那些不管是經驗、新的想法或是改變。於是媽媽開始多去思考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又獲得了什麼,並慢慢拿回了自己的力量。生病後,媽媽新長出來的頭髮,不再像以前是直髮,而有了自然的捲度,媽媽再也不需要燙頭髮,就有漂亮的捲髮了。經歷了失去後,顛覆了媽媽過去守舊的思維、打破了舊有的價值觀,媽媽重新意識到了人生重要的順序與原則,並比過去的自己擁有更開放且深入的思考能力,更信任自己的選擇;得到了另一種堅毅與自信。

是的,你們就是媽媽這輩子最大的寶藏,請緊緊抓住我的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浟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