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弄不清楚垂直整合、水平整合、垂直分工、水平分工,但如果拆開來看變成「垂直」、「水平」、「分工」、「整合」就不難理解這四個詞意。
「垂直」與「水平」是關係;而「分工」與「整合」是行為。所謂的
「垂直」是上下游關係。
「水平」是生產定位或是同質性高的產品。
「分工」合作的行為。
「整合」併購或是聯合結盟、換股等的行為。

所以當四個字串在一起會變成:

垂直整合:
甲公司A產品或原料→甲公司B產品或原料→甲公司C最終產品
垂直分工:
甲公司A產品或原料→乙公司B產品或原料→丙公司C最終產品
水平整合:
甲公司A產品或原料+甲公司B產品或原料=甲公司C最終產品
水平分工:
甲公司A產品或原料+乙公司B產品或原料=丙公司C最終產品

目前各個市場上的趨勢都是走向寡占;如果基於這點再來看垂直分工與垂直整合的優缺或是如何突破垂直整合可能可以有另一些想法。

作個小整理:

 

垂直整合

垂直分工

優點

1. 規模經濟

1. 外部規模經濟

2. 降低成本(越終端降越多)

2. 專業分工、截長補短

3. 高度市場資訊能力

3. 產業相互依存性的良性循環易凝聚

4. 提高競爭者的進入障礙<<反托拉斯

4. 各自負盈虧追尋突破

5. 擴大產品、市場成長動力與規模

5. 各自生產週期短、庫存較低

6. 市場價格影響能力(價格差異化)

6. 產能利用率高

7. 保護核心技術與資訊

 

 

 

 

缺點

1. 內部控制、管理與協調不易

1. 須具備絕對的核心能力,技術決定價值

2. 遭遇封銷或是排擠現象

2. 核心能力之外洩與被取代之風險

3. 科技變革風險大

3. 高資本需求模式

4. 缺少彈性

4. 交易成本高(交易活動叫整合高)

5. 代理與官僚成本高

 

6. 高退出障礙

 

另外針對供應鏈管理,其實轉化成價值網絡管理了話可能會更具有優勢,以下是兩者差異比較:

供應鏈管理

價值網絡管理

戰術上專注於各種存貨的調動

策略性的即時管理所有的資產、資源和能力

強調成本管理

重視價值創造

只專注供應或是專注需求,很少兼顧兩者

強調供需平衡,儘可能做到即時反應

以傳統物料管理等技術為基礎,強化流程和資產

整合各流程,使其同步運作

對資產型公司高度依賴,例如運輸公司或倉庫,來降低成本

藉由管理資訊和知識減少存貨

由內而外發展科技來支持供應鏈,強調產品的品質以及品質不滿意可退貨等

從外向內發展基礎建設,來支持價值鏈,強調整體業務解決方案

管理廠商之間的合約

即時管理所有的流程

擔心自己訂單、生產管理等供應鏈界面

擔心其他夥伴下訂單、生產控制等界面

 

減少浪費在每張網,及網與網之間的時間

 

提升能力和夥伴數目,管理關係,確保價值網和電子網的安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浟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